格力地产公告退出房地产后接连涨停两日,家电巨头收缩房地产这么吃香?|大鱼财经

7月7日,至少7年未拿地的格力地产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600185,股票简称:格力地产)发布公告,该公司逐步退出房地产开发业务,将置出所持有的上海、重庆、三亚等地的房地产开发业务资产及相关负债,并置入珠海免税集团至少51%的股权。

格力地产与格力电器曾经都属于格力集团,时任格力集团董事长朱江洪曾认为,格力地产上市将为格力集团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当时,家电巨头纷纷涉足房地产业务,但近年来,多个家电巨头已彻底剥离房地产业务,或收缩地产规模。

格力地产公告退出房地产业务后,7月8日和9日,该公司股价接连涨停,9日报收5.46元/股。

格力地产已至少7年未拿地

日前,格力地产宣布撤回原计划的股份发行及现金支付购买珠海免税集团100%股权的重组方案,并对该计划进行重大调整。

原方案中,格力地产计划通过发行股份和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珠海免税集团的全部股权,并向不超过35名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配套资金。此方案已在2023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上获得通过,并于同年4月14日获得上海证券交易所受理。

随着时间推移,格力地产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逐步退出房地产开发业务,转型至以免税业务为主导的战略方向成为必要。珠海免税集团的置入有助于提升公司资产质量和盈利水平,更好地保护中小股东利益。鉴于此,该公司决定调整重组方案,将原房地产开发业务相关资产置出,并置入珠海免税集团不低于51%的股权,估值差额部分将以现金方式补足。

房地产业务作为格力地产的核心板块之一,在2023年实现了43亿元的营收,却面临3.5亿元的亏损。2023年格力地产亏损7.33亿元,2022年亏损20.57亿元。

根据官网信息,近年,格力地产逐步从珠海本土市场向国内重点区域拓展,发展足迹已到达珠海、上海、重庆、海南、香港等地区,构建了产业融通的战略版图。除了投资者鲜有人知道,格力地产已经至少7年时间没有拿地,一名投资者认为“7年前停止拿地,是地产公司界大熊猫级别的高手”。近年来,格力地产业务版图主要集中于珠海、上海、重庆及三亚四地,共计维持着5个现有项目。最新年报显示,截至2023年底,该公司可售面积总计达到62.4万平方米,而待开发土地资源则主要集中在重庆,面积约为33.91万平方米。该公司的存货账面价值保持在较高水平,达184.81亿元。

今年5月,面对投资者关于土地获取的疑问,格力地产的高管表示,若本次重组实施完成,将推动公司向以免税业务为主导的大消费主业高质量转型发展。去年9月,格力地产也表示,该公司加快珠海、上海、重庆项目的销售去化,同时高效盘活商业板块业务。

此次重组能否为格力地产带来长期价值?

停止拿地的背后,格力地产早已决心剥离房地产业务。2020年5月11日,格力地产宣布收购珠海免税100%股权,交易价为89.78亿元,并计划募集不超过70亿元配套资金。受此利好消息影响,格力地产股价在5月25日至6月3日连拉8个涨停板,但上交所随即对其问询。上交所要求格力地产做好风险提示,格力地产公告退出房地产后接连涨停两日,家电巨头收缩房地产这么吃香?|大鱼财经并自查内幕信息知情人名单的完整性及是否存在内幕交易。

2020年12月,主持重组的格力地产董事长鲁君四因涉嫌内幕交易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导致重组暂停近两年。2022年10月,陈辉接任格力地产董事长,并兼任珠海免税党委书记、董事长。同年12月,在政策支持下,格力地产继续推进重组,并申请延长相关财务数据的审核期。然而,2023年7月,格力地产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再度被证监会立案调查,重组再次停滞。两个月后,调查结束,重组事项重新启动。

尽管此前格力地产曾多次透露过重组实施完成后将转向以免税业务为主导,但最新重组方案公布后,股价依旧应声大涨。7月8日和9日,该公司股价接连涨停,9日报收5.46元/股。

从投资者交流平台的数十条评论来看,投资者对格力地产的最新重组方案态度复杂多样。一方面,市场对格力地产决定退出房地产开发业务并置入珠海免税集团不低于51%的股权表现出了积极的反应,认为这是公司从房地产行业的泥潭中拔出,实现主业转型的明智之举。投资者普遍认为,免税业务的置入将有助于公司提升资产质量和盈利水平,同时减少与房地产开发业务相关的信用风险。

另一方面,投资者对于重组方案的实施细节和最终效果持有保留态度。有声音称,尽管重组可能带来长期利好,但目前地产行业的整体预期并不乐观,因此重组成功对公司股价的短期影响可能有限。一些投资者对于格力地产的股权结构和重组后能否实现真正的价值增长表示怀疑,认为只有通过进一步的增发和资产注入,才能真正实现公司的转型和盈利能力的提升。

还有观点认为,格力地产的重组方案应该更加彻底,如100%置换珠海免税集团的股权,并建议公司更名为格力免税或珠海免税,以更好地反映其业务转型和市场定位。也有投资者对重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行为表示担忧,认为这可能会对普通投资者造成不利影响。

总体来看,投资者对格力地产的重组方案持有谨慎乐观的态度,期待公司能够通过重组实现业务的转型升级,并在免税业务领域取得新的突破。但市场对于重组的最终效果和长期价值仍持观望态度。

多个家电巨头剥离、收缩地产业务

在格力地产的重组过程中,一些投资者误将其与使用相同品牌‘格力’的格力电器联系起来。实际上,虽然两者都曾隶属于格力集团,但自2015年5月格力集团将其持有的格力地产股份划转给珠海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后,格力地产便与格力集团正式分离。格力地产大股东为珠海国资委,格力电器大股东为珠海明骏投资合伙企业,由高瓴资本实际控制。董明珠多次对格力地产表达不满,称其继续使用“格力”商标对格力电器造成了伤害。

2009年格力地产借壳成功上市,时任格力集团董事长朱江洪认为此举巩固了集团房地产基础,拓宽了发展空间。当时,家电巨头如海尔、长虹、海信及奥克斯等纷纷涉足房地产,海尔立志超越万科。但如今,房地产行业面临挑战,企业纷纷寻求新方向。

今年6月23日,美的置业控股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计划将房地产开发及销售业务进行内部重组,转由私人公司持有,并通过实物分派私人公司股份的方式剥离。美的置业将重心转移到轻资产模式,专注物业管理、商业物业投资运营及房地产科技。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减少集团的负债和房地产开发业务带来的信用风险,同时提供股东变现部分投资的选择,并实现更高的利润率,降低房地产市场的周期性风险。

早在2018年,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剥离非核心业务,将房地产业务从该公司的主营业务里剔除。

即便未彻底剥离房地产的家电巨头,地产业务也在逐渐收缩。2020年6月,四川长虹(600839.SH)公告拟将约589亩土地注入子公司尚诚置业,并挂牌转让其100%股权,估值49.36亿元。此前四川长虹已多次出售旗下房地产、设备及子公司股权。2023年,该公司房地产业务定位于自有土地资源的开发,并基于区域市场特点,秉持“不追求规模、以需定产、精耕细作”的开发理念,当年房地产业务实现收入约15.99亿元,同比增长约5.72%。

2002年成立的海尔地产,2021年已更名君一控股,去掉了“海尔”的痕迹。新黄河·大鱼财经记者梳理发现,在《中国房地产销售榜》中,君一控股2022年权益销售额70.7亿元、位列124名,2023年滑落至154名,权益销售额降至49.2亿元。从2023年上半年的成交金额来看,君一控股在青岛地区成交31.61亿元,位列当地第5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19年海尔产城创(君一控股曾用名)曾位列青岛本土房企销售榜第一。

比海尔地产成立早两年的奥克斯地产,已跌出《2023年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TOP200排行榜》。奥克斯地产涵盖地产、产城等四大板块,2004年起全国扩张。2009年涉足商业地产,布局宁波等8城。曾计划香港上市未果,2019年因高负债、销售下滑淡出市场。2019年营收39.62亿,同比降43%。近年拿地寥寥,最近一次为2021年在宁波的商住用地竞拍。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接受新黄河记者采访时表示,房地产行业进入调整期,市场竞争激烈,利润空间被压缩。许多公司发现继续深耕房地产业务难以获得持续稳定的增长,因此选择剥离该业务以规避风险。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企业自身的发展,一些公司开始重新定位自己的核心业务和发展方向。剥离房地产业务有助于这些公司集中资源发展更具竞争优势的领域,实现战略转型。

目前只有极少数家电巨头的地产业务没有明显收缩,甚至与同行业公司相比仍在进步,例如海信地产。在《2023年中国房地产销售榜》上,海信地产以117亿元的权益金额位列第86名,与上一年的榜单相比,前进了4个位次。(新黄河记者杜林)

记者:杜林编辑:俞丹校对:汤琪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版权所有:允霆电子商贸沪ICP备2023023636号-6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